欢迎访问文化与创意学院!

首页 > 专业建设 > 正文

校内实训|青春

2022年6月13日——23日,文创学院20级现代文秘专业84名同学在学校各科室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校内实训,此次实训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训中了解社会,通过看、问、学和动手实践等方式,在实训中初步认识岗位、了解文秘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办公室器材的规范使用。实训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与老师有了进一步接触,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拓展所学专业知识,为下个学期即将到来的职场生活做准备。

随着毕业的号角声起,象征着我们走完了大学两年,这期间酸甜苦辣都品尝过,毕业生的离去也注定我们即将迎来步入社会的牵引绳。社会文明的不断快速发展,当代职场也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严酷的就业角逐,此次实训对文秘这届学生而言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们这次实训可谓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按以往的实训安排都是实训半个月,而我们这次的实训因疫情原因,学校决定提前放假,实训时间缩短为一周,可就是这短短的一周时间,让我们也学习到不少知识。

此次实训,文秘专业的每个学生都分到了不同的岗位,其中有校企合作处、后勤部、文创学工处、文创教务处等十七个部门。在此期间每位同学刚到达实习岗位的时候都略显拘束,其中有着对实训生活未知的紧张,也有着对和老师相处于同一个办公室的不习惯。但每个科室的同学都对此次实训有着前所未有的激情,他们在各位老师的监督下成长改变,在繁忙的工作任务中提升自我,即使在此期间也有着抱怨和无助,但是他们仍用最好的状态迎接着每一天的到来。

真理源实践

在教务处实训的邓佳玲同学在她的实训总结里写道:校内实训是一面“照妖镜”,通过这次实训,我们能够及时的发现自身的缺陷和弱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深耕实践,将理论知识赋能技术,在工作中事无巨细,即使每一个很小的标点符号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对待。在邓佳玲同学的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们在此次实训中收获匪浅,而在我的印象里她们几个人的实训环境其实不算太好,由于他们的人数偏多,而老师的办公室偏小,她们大多数都是席地而坐,但即便如此她们仍兢兢业业的完成他们的工作。


同时在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中心的胡竟之、陈柄霓和周贰玲三名同学同时也 认为在实训里实践出真知,在他们的实训总结里可以看到:他们认为实训的本质仍然是学习,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他们在实训工作中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落实到实训事务中,在不停的动手实践里他们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学习。

细节决定成败

由房小敏和李伊琳两名同学带领的图书馆实训的十位同学而言,她们的工作就需要无比的细心和耐心了。她们需要仔细的将图书归位,也需要将新购买的图书分类,同时因为毕业季的到来,她们还得负责图书借还办理、读者的咨询、借阅证发办理以及离校手续的办理,这几个工作都需要她们无比的认真仔细。而通过这些不同的工作,也让她们熟悉的图书的管理,也同时锻炼她们的细心和耐心。在她们自己的总结里面我们可以知道:在周五的实训项目里,由于不仔细形成的一个失误,导致她们大量的图书需要返工重新登记,后期也是在吴馆长的带领下,从白天奋斗到黑夜,一身灰尘,汗流浃背才将图书整理清楚,而正是这些微乎其微的细节错误,正在潜移默化之中赋予独属仔细的意义,同时也让在图书馆实训的她们明白了在工作和生活里需要面面俱到,哪怕微乎其微的失误也有可能导致从头再来的局面。


主动与自律

在这次实训里,主动和自律是每个同学最大的收获。毕竟十天实训下来,虽然可以听见来自不同办公室的抱怨声,但从未出现旷工,早退的现象,每个同学都坚持到了最后一天。

不同的部门工作量也是不同的,而有些相对轻松的部门的同学就会去其他需要的部门帮忙,例如:工会的实训的钟婷婷和姚雨露两名同学,她们就能够主动去其他部门帮老师的忙,而她们也在帮忙的过程里,也学习到了相应的办公办事技能。即使并没有那么多部门需要帮忙,那些相对空闲的学生,她们也能找到自己的事情去做,像我们部门,可以说是所有部门里最轻松的,那我们就会去复习考试科目,完成自己的事情;有时候我们也会去其他部门转一转,看看同学们的实训情况,并将其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在这次实训里,让我们清楚的明白了,自律让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量;主动可以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完成自己的工作,不在无所事事中浪费光阴。在以后的工作里,不是无时无刻都有人盯着你完成自己的工作,只有你自己明白自主和自律的意义,你才可以在以后的职场道路里闯出属于你自己的一片天。

最后随着实训时光的结束,我们的大二生活也步入尾声,接踵而来的是大三的实习,而本次实训不仅是对每个人学习成果的一次检测,同时也是对即将到来的实习的一场演习。希望大家在实训里面学到的知识可以灵活的运用到之后的实习之中,同时也希望大家的前程似锦。

青春是一场华丽的烟火盛宴,绚烂夺目但又转瞬即逝,我们在青春这条道路上跌跌撞撞,眼看着到了要和青春说再见的时候,在青春的尾声里愿大家可以不负青春,不负年华。多年以后如果回想起青春希望你们会觉得充实且美满而不是惆怅和蹉跎。最后让我们以青春为笔,书写关于未来的诗篇。


撰稿人:姚忠辉

实习部门:宣统处